首页 > 珠宝配饰 > 正文

你和梵高只差一个笔记本的距离

  • 李乱123
  • 2023-03-28 18:22
  • 17
摘要:鲍勃·迪伦1975年发表了经典专辑《音轨上的血痕》(Blood on the Tracks)。这张专辑的歌词是鲍勃·迪伦在一个小笔记本上悉心创作的,这个笔记本被

鲍勃·迪伦1975年发表了经典专辑《音轨上的血痕》(Blood on the Tracks)。这张专辑的歌词是鲍勃·迪伦在一个小笔记本上悉心创作的,这个笔记本被《滚石》杂志称为研究鲍勃·迪伦的“马耳他之鹰”,它很可能是一把阐述迪伦歌词含义的钥匙。这个笔记本据说储存在一个博物馆的恒温仓库里,除了迪伦最亲密的朋友,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纸页上细小的字迹显示出迪伦是如何写下他最著名的歌曲的。

在遥远的中国华北也有一个笔记本存在。它记录着一位末流写作者的文学理想破灭的过程。沾满茶渍、烟灰的黑色封皮微微翘起,泛黄内页破损,与断裂的白色丝线决裂,潦草的字迹把时光带回到某个夜晚,灵感在他的脑海中迸射,按下台灯开关,摸出枕边的笔,记录下突如其来的美妙世界,点一颗事后烟,依靠在床头,望着天花板,面临微笑。

每一个钟情于文字的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阅读者,或许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着青春与忧郁;记录着野性的夜晚和在氤氲水雾中若隐若现的神秘胸脯;记录着秋日午后在街头徘徊的白衣少年;记录着地铁站擦肩而过的长发姑娘;记录着远方恋人在电子邮件里写下的食谱;记录着不敢回看的理想和青涩诗篇。也可能是随手用铅笔画下的速写;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和评价;情人节前夕不断修改的礼物创意;

我对笔记本有近乎偏执的要求:线装,手掌大小,空白内页,能够平摊打开,笔尖游走没有洇迹,阻滞。

骑马钉粗砺、铁环冰冷、胶装丑陋不堪,唯有线装最为雅致。它能记录下每一页的翻动,好似能留住岁月。时间久了,丝线断开,纸页摇摇欲坠,也能给人一种

手掌大小是为了方便,时间匆忙,随手塞进牛仔裤口袋即可。即使桌面狭窄,也能寻得方寸之地。平摊打开自然是为了方便书写和录入,最不能忍受翻开本子,还需要用手压平一面,这种设计简直反人类。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还自由,对条条框框东西极为排斥。本子也是,横线、方格就像怀有恶意的网或是牢笼,能束缚住手中的笔。空白页则给了我无限自由,不用考虑起笔位置,不用顾及书写轨迹。随意摊开一页,把自己幻想成男科医院主治医生,龙飞凤舞,笔迹时而笔直,时而倾斜,像小孩尿在床单上,没人知道它抽象背后的含义,包括自己。很多时候,整篇笔记,我能认出的字不超十个,每次只能央求大脑加班,使劲联想,玩命回忆。

这个本子用了一年有余,在上周三晚上七点四十五分用完了最后一页。里面有一本拙劣的文艺小说的手稿,读书时看到的一些令人发出“还可以这样操作”感叹的精妙句子,心血来潮自创的菜谱,修改过无数次的遗书,四处求来的冗长书单。

一页页翻看,像是站在镜子前重新审视自己,也像仰望星空,怀疑地看着星空之间的巨大裂隙。愈发天真,愈发深沉,愈发复杂,也愈发纯粹,仿佛退回到最初,打开崭新的第一页,握着笔,踟躇许久,却不知该写下什么的那个时间。

再见,笔记本,退休光荣。

这是我的新宠,来自意大利的Moleskine。磨砂手感的外皮,淡黄色的纸页,平摊的尺度及封底的口袋设计都符合我的要求。当然,我更看重的情怀,Moleskine笔记本是二十世纪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传奇,海明威、梵高很多草稿、笔记、构思在变成惊世之作前,都记录在这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揣它入怀,仿佛能穿越时空,和梵高一起漫步在它描绘的色彩瑰丽的星空之下。

魔力斯奇那Moleskine 经典硬皮笔记本 A5大开 横线内页 240页 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