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 > 正文

索尼RX100M4,黑卡4评测

  • 兰拓相机租赁店
  • 2023-07-28 21:24
  • 15
摘要:《 第一眼印象 》这里是索尼新黑卡RX100M4的“第一眼印象”篇,在这里你将看到对这款相机外观功能和上手感受的初步评价,以及对该型号亮点的点评。这款机器拿到手

《 第一眼印象 》

这里是索尼新黑卡RX100M4的“第一眼印象”篇,在这里你将看到对这款相机外观功能和上手感受的初步评价,以及对该型号亮点的点评。

这款机器拿到手之后,其实第一反应很简单——和RX100M3相似度简直破表了。跟5Ds/5DsR的区别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是索尼认为这样的产品DNA已经足够完善而且具有辨识性,所以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索尼RX100M3(左)和RX100M4(右)正面观

像,实在是太像了。像到老夫不得不在借来的RX100M3上绑了一个手绳以方便区分这两款型号——虽然这台RX100M3本身的战斗成色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区分点,但毕竟我懒嘛,看战斗成色还得点开大图,还是手绳好使。正面确实没有什么不同,蔡司的小蓝标依然是一张贴纸,贴在机器的右下角。

▲索尼RX100M3(左)和RX100M4(右)背面观

忽略屏幕上涂抹的指纹,两台机器依然是没有什么差别。RX100M4和RX100M3的操控可以认为完全相同,升级的话可以延续以往的使用习惯。

取景器的外形没有什么差别,但是RX100M4提供了将取景器推回的时候相机可以不自动关机的设置——对于我等不用取景器的时候就喜欢把它直接塞回机身的用户来说,相比于RX100M3绝对是良心设计。

顺便提一下,这块屏幕虽然官方说具有防划和防指纹涂层,但从上面的几张图来看这个涂层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还是推荐强迫症患者该贴膜贴膜,该带套带套,否则天天看着个大花脸心情不好的话,别怪老夫没提醒你…

#说完了一样的,咱们再来说说不一样的#

众所周知,RX100M4相对于前作M3,主要是功能方面的升级。自然多出来的功能就反映在了菜单和转盘上了:

▲RX100M4多出来了“Dual Rec”的相关选项

Dual Rec功能可以在拍摄视频的时候随时通过按快门来输出接近于全像素尺寸的图片,这项功能也是来自于RX100M4传感器的高速化特性。对于平时给家人拍视频,随时需要抓两张照片之类的用途,那还是相当顺手的。

▲RX100M4(下)对比RX100M3(上)

索尼一贯有吧技术特性标在机顶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新增的Exmor RS(积层式)传感器、4K内录功能都赫然在列,彰示着一个属于高速的新时代。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模式转盘也发生了变化,新增的HFR(高帧速)模式这次被直接做在了模式转盘上,和普通视频一样可以设置P、A、S、M以及具体的拍摄参数。

▲独立的HFR高帧速率视频模式

▲RX100M4拥有和A7S一样的S-Log2

只不过没有A7s那种变态的高感光度性能,RX100M4的S-Log基准ISO是1600,而动态范围扩展也只有800%(3EVs)。不过从这个功能的加持,还是不难看出索尼对视频产品的重视程度。或许索尼觉得,视频才是未来?未来我们的信息分享都会像《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那种墙上会动的画一样?

▲取景器翻拍对比

嗯差点忘了说,RX100M4的取景器也得到了升级,和A7系列上的取景器基本有了相同的精细度和色彩表现。通过上面的翻拍图,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到区别。

#其实对于这台机器【第一眼印象】的总结,我还是感觉略为失望的。相比于RX100M3没有任何变化的机身外形,也就意味着M3上因为机身外形造成的问题现在依然是存在着——比如说持握手感(这点佳能的G7x做的就相对不错)、操控不是那么好之类的问题。#

然而光有个花架子其实才是最悲哀的事情。那么RX100M4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样的世界呢?请往下看↓↓↓

《 理论画质篇 》

这里是索尼新黑卡RX100M4的“理论画质”篇,在这里你将看到对这款相机画质和成像的分析,以及与类似机型的对比。

谈到RX100M4的画质,我想很多用户关心的都是它和前作RX100M3以及佳能G7X的对比。然而我多方尝试最后没有借到佳能G7X(这款机器说实话挺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买的人那么少)。于是只好把它和RX100M3进行对比。RX100M4沿用了RX100M3上的镜头,所以理论上来讲在分辨率表现方面不会有什么区别。实际测试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35mm端 f/4.0光圈的中心分辨率 RX100M4为1109LW/PH,RX100M3为1097LW/PH,基本可以看作是测试误差。

#tips:为什么兰拓的分辨率测试成绩普遍偏低?#

我们在分辨率测试的时候会移除所有的锐化设置,测得的是RAW的原始分辨率数值。相对来说会低一些。所以RX100M4和RX100M3的差异主要就在于新的积层式传感器能否提供不一样的画质表现 。我们接下来的测试,也将针对传感器来进行,采用的测试方法与可换镜头机身的测试方法相同。

一、常规画质测试

可视有效像素:在理想状况下(取镜头达到最高分辨率数值的35mm@f/4.0),该传感器的可视有效像素数为12.96百万像素。对应的RX100M3为12.01百万像素。四代相比三代有了一定的视在锐度提升,有助于提升图像的观感。

实景板拍摄对比(100%截取)。可能微信压图压得比较狠,看不太出区别。该指标可以认为是这款传感器的视在锐度表现等同于多少像素的理想传感器,测试方法与DxOMark存在较大不同,不适用于和DxOMark-Sharpness作直接比较。

色彩倾向测试:

▲RX100M4的色彩倾向

▲RX100M3的色彩倾向

方块是色卡的理想值,圆圈是实际值。可以看到两台机器在色彩方面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二:宽容度测试

在测试之前我想明确两点问题:

①、宽容度(Latitude)≠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几乎只与全黑条件下的底噪相关,反映的是传感器的理论性能参数。而宽容度涉及的范围则要大很多,是一个摄影上的概念。所以在宽容度测试环节里,我们将动态范围作为宽容度的一个子项来处理。

②、索尼这一代的RX100里加入了全电子快门的设计,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全电子快门由于需要快速对传感器充放电,会导致额外的干扰。所以将对开启电子快门后的画质进行专门测试。

1.动态范围测试:

顺便提一句,之前5DSR的动态范围测试与DxOMark后来公布的成绩存在较大误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测试的结果普遍偏高1.1EV左右,呈系统误差的特征。所以如果需要将兰拓的动态范围得分与DxOMark的作对比,请自行将成绩减去1.1EV。以上成绩不考虑缩图的影响,类似DxOMark的Screen。

可以看到电子快门和长时间曝光对RX100M4的动态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可能与小型传感器热密度偏高有关,如果同时开启电子快门和长时间曝光的话,动态会掉到一个不能忍的程度。鉴于RX100M4本身镜间快门声音就很小,建议在除非真正需要超高速快门(大于1/2000秒)的情况下,一般将电子快门关闭即可。机间对比来看,RX100M4的动态范围相对于RX100M3来说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直接干掉了佳能的5DSR……呃,当我什么都没说

喜闻乐见的暗部提亮五档对比,M4略有进步。

2.暗部信噪比:

通过以下的120dB(20EVs)高动态范围测试灯箱,对分区信噪比进行计数。相比动态范围指标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暗部提亮能力。

测试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电子快门对画质的影响随着欠曝档位的加深而逐渐增大。不过RX100M4始终可以领先RX100M3一个不算大的幅度。看起来领先很多是因为坐标轴问题,实际上1dB的信噪比领先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是0.3档的优势,不能算决定性碾压。到了-4EV往后的档位,领先的优势开始变得明显。实拍对比可以继续参照上面的港币截图(-5EV)。

3.暗部伽马漂移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对暗部进行过提亮操作之后虽然信噪比没有什么问题,图像的反差特性却完全不对了。Gamma值漂移测定能够反映出这一情况。本测试所采用的原始暗部图像由16张照片叠加输出,尽量避免噪声特性对测试产生的干扰。以正常曝光时候的Gamma作为零点,输出相对值。

RX100M3和RX100M4(机械快门)的伽马漂移控制基本是一致的(M4机械快门的曲线被完全掩盖在M3的曲线下面,两者几乎重合),但开启电子快门之后伽马漂移变得开始严重。从这个图表上来看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暗部发灰,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也是传感器放电不可能完全放干净。

从这张暗部的对比图中也可以看出Gamma漂移对暗部还原带来的影响(上图为欠曝5EV拍摄)

4.暗部偏色

暗部偏色这个,就是字面意思。在我们的测试当中采用Lab色彩漂移值(△Emax)来表示。

RX100M4相对于RX100M3来说在暗部偏色控制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一开电子快门,又直接死掉了。还是那句话,没事儿别乱开。确实觉得索尼的暗部偏色问题是一大奇景,信噪比能控制的很优秀,但是暗部画面的可用性依然呵呵。。

上图为RX100M3,欠曝5EV后提亮。

上图为RX100M4(机械快门)。

上图为RX100M4(电子快门),同样欠曝5EV。不过说起来索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暗部成像会有一圈一圈的色阶环。这个在知乎上也有人问过,但是依然不知道作何解。又不敢强行把锅扣到有损编码身上,毕竟索粉太多,乱说话会被喷死…好在如果A7RII的无损固件真的会出现的话,这个问题也就不难验证了。

《宽容度测试结论》:

根据信噪比、伽马和偏色特性的综合结果,我认为索尼RX100M4获取较佳画质的欠曝档数不要超过3EV。同时电子快门能不开就不开,除非你必须超高的快门速度。

三、高感光度测试

相信高感表现也是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理论上来说,积层式CMOS具有更高的开口率,那么能不能获取更好的高感表现呢?

1.首先还是信噪比:众所周知信噪比决定的是高ISO下画面的纯净程度。

取18%中性灰区进行信噪比测试,结论是积层式CMOS对于这种尺寸的元件来说,高感提升微乎其微,甚至都可以算作是测试误差。

既然1英寸CMOS的像素密度都已经很难从背照式/积层式结构上获取高感光度性能增益了,那么A7RII的全画幅CMOS采用背照式结构,唯一且有效的目的也只能是刷速度。

▲ISO 6400下两机表现对比

由于我严重怀疑RX100M3可能没对上焦,而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M3已经归还,所以就不给出逐感光度的对比了。不过从上面这张图单纯看信噪比的话,RX100M4相对M3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变化。

2.高感光度偏色测试

与宽容度测试相同,这里我们依然使用△Emax来标定偏色的数值。数字越小,说明偏色越少,高感下的实际性能越优秀。

高感偏色的情况相对于欠曝偏色来说好了不止一点半点,RX100M3和RX100M4均未在提高感光度的情况下产生可见的偏色,噪声均匀分布各向同性,这点倒是颇为值得赞扬。RX100M3和M4基准值的偏差来自于二者色彩倾向的些许差异。其实下次可以考虑归一化,把基础ISO下的数值作为零点,来进行偏色计量。

《 实际体验篇 》

这里是索尼新黑卡RX100M4的“实际体验”篇,在这里你将看到对这款相机实际的操作体验,以及优缺点的总结和分析。

在构思这篇实际体验篇的时候,我竟感觉一时无从下笔——因为关注这篇评测的人,很多都是RX100M3的持有者,在关注这款机器是否

值得换代升级。

那么我先把结论说在前面:如果您是RX100M3的使用者,而且只是拍照,对视频功能无任何需求的话,不需要升级为RX100M4。

原因很简单,RX100M4和RX100M3的拍照体验以及画质指标(见本评测的“理论画质篇”)基本相同。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RX100M4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小亮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做“第一眼印象”篇的时候我提到过RX100M4的屏幕有个易于沾染指纹的问题,微博上有人回复说所谓的防指纹涂层不是不易沾指纹,而是易于擦除。说起来如果易于擦除的话其实对使用还是没什么影响啊,现在好像大家都有随手带点纸♂巾的习惯…于是我就找了个镜头布,沾了点水,擦啊擦啊…

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更花了…于是只好掏出店里清洁机身用的白电油(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玩意,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属于有机溶剂的一种,高挥发性和易燃性,有点像汽油)。然后…

世界终于清静了。考虑到一般人不可能随身携带有机溶剂擦屏幕,所以强迫症患者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最好贴个膜…

嗯关于屏幕的吐槽到此结束。

还有另外两个槽点,由于跟RX100M3基本相同,在此一笔带过:

1、老夫作为一个188cm的大汉,捏着这个小机器手感极度难受,可能不只是体积,也跟握柄设计有关。

机身大小差不多的佳能G7X拿起来就舒服很多。

2、取景器还是没法流畅操作,必须拉起来抽出来才能使用,这个步骤没法单手完成——而随身机很多时候受条件限制只能单手操作。

下面进入实际体验测试。

一、实际拍摄体验

关于24-70mm等效焦距是否够用的问题: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我觉得是有点不够用的。

变焦范围大致如此,可以自行感受一下。当然能变焦这件事本身相对于那些定焦随身机来说就已经是优势了,再不然的话,不是还有RX10II嘛。视觉画质方面其实还好,不过相比于APS-C画幅微单搭配好一点的镜头,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JPEG文件人为加锐的情况比较严重,不过考虑到这种小相机拍摄的照片多被用来直接分享,高锐化的JPEG直出倾向对于图片观感还是可以起到一定提升作用的。

把上图的一部分放大到100%,是下面的样子:

这个画质虽然相比更大画幅的单反相机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相对于手机来说,还是有着一定进步。这次RX100M4也加入了S-Log模式,在照片拍摄、视频录制甚至HFR视频当中都可以使用。下面先来看看在照片模式下的效果:

在扩展动态范围方面S-Log还是相当实用的。但在S-Log模式下相机的基准ISO被限定在ISO1600,1英寸底的RX100M4又没有像全幅A7s那么变态的高感光度性能,开启S-Log势必会导致画质下降。不过对于小图分享为主的应用场合来说倒是无伤大雅,而且S-log拍摄的照片可以通过wifi发送到手机进行后期,获得近似于RAW文件的宽容度。在现在这个分享越来越重要的时代,还是颇具实用性的。至于视频就更别说了,在没有RAW序列输出的情况下,S-Log是拍摄高动态范围视频的唯一选择。

二、对焦、取景与时滞方面

在采用了刷新率更高的积层式传感器之后,取景的流畅度相比RX100M3来说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基本已经实现了和光学取景器无区别的取景流畅度体验。代价就是需要开启屏幕的高刷新率模式以保证全程的流畅,会导致本来就不宽裕的续航能力更加捉襟见肘。

取景时滞方面我们采用一个颇为取巧的方法来进行测试,用RX100M4对准手机上的秒表进行取景,再用一台相机在背后拍摄这两个设备。两个设备上显示的时间差值就是系统的取景延迟。

RX100M4的取景延迟约为0.07秒,人眼几乎不可见。

作为参考,A7R的取景时滞为0.082秒,二者几乎位于同一个等级。快门时滞方面其实现在已经大可不必担心,如果遇到在意速度急需抓拍的场合,可以同时开启电子快门和连拍模式,此时传感器会以全像素输出取景信号,当你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直接抓取当前帧保存,快门时滞为零。EVIL结构在快门时滞上高于单反的问题就这么借着传感器的速度而被解决,而且是彻底解决,已经没了延迟。

不过,索尼毕竟是索尼,总是不会让你爽彻底的,这个解决方案的代价就是画质:

1、开启连拍的时候,ADC会被限定在12bit输出,叠加有损编码后实际等效位深为10.4bit;

2、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了,开启电子快门会损失一定的画质。

所以到底需不需要零延迟,大家自行权衡吧。

三、关于新功能HFR高速视频

HFR(High Frame-Rate)高帧速率视频在RX100M4当中被设计为拨盘上的一个独立档位,选择之后即可开启。和普通视频一样,高帧速率视频也可以设置P、A、S、M档位曝光模式,满足一定的创作需求。

高帧速率视频对存储卡的要求和4K XAVC-S视频相同,必须是64及64GB以上的SDXC存储卡,写入速度不低于60MB/s。如果存储卡不满足要求,就会弹出上面的提示框。话说对于这个限制我还是有点不解,为什么HFR视频也要限制卡速。又不需要实时高速写入…

选择之后就可以进入拍摄了,所有参数都可以自行调节,包括ISO感光度,以及S-Log等设置。快门速度也可以自行设置,但是不能低于帧速率的倒数(废话)。也就是说如果我要拍摄1000fps的高帧速率视频,就需要1/1000的快门速度。一般来说只有室外大晴天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光照条件,室内拍摄就需要强行提升ISO,而这款机器的高ISO表现又比较一般。所以或许A7SII上加入这项功能的话,会具备更高的可用性。

Menu主菜单中有专门的HFR设置项,可以设置拍摄帧速和输出帧速,慢动作倍率便是这两个帧速的比值。比方说设为1000fps拍摄,25fps输出,得到的就是40倍慢动作视频。优先级设置里面有影像质量优先和拍摄时间优先,设为影像质量优先的话,慢动作视频拍摄时间为一秒钟(对!没错!续一秒!),应该是积层式传感器最底下那块DRAM容量确实有限的原因。设为拍摄时间优先的话,可以拍三秒钟…其实好像也并没有太大的卵用。

以下表格转自@ETPHOTOS,示各拍摄设置下的输出画质。虽然实际输出各不相同,但最后都会被插值到1080p。

格式 时间倍率 画质优先 时间优先 50p 50M(250fps) 5x 1824×1026 1676×566 50p 50M(500fps) 10x 1676×566 1136×384 50p 50M(1000fps) 20x 1136×384 800×270 25p 50M(250fps) 10x 1824×1026 1676×566 25p 50M(500fps) 20x 1676×566 1136×384 25p 50M(1000fps) 40x 1136×384 800×270

设置好了之后按下确认键,传感器便开始进入采样模式,你可以在屏幕上实时预览。如果之前的拍摄定时设置为“起始触发”,则相机会保存你自按下Movie按键之后一秒内的视频,并升格为相应的高帧速率视频。

这一秒内屏幕上会显示“缓冲中”,也是一个无厘头翻译。如果之前的拍摄定时设置为“终了触发”(还是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直接把日语汉字拿过来用,都不改改),则相机会保存你按下Movie按钮之前一秒内的视频,并升格为相应的高帧速率视频。

由于时间只有一秒(三秒的拍摄时间优先模式由于画质实在是太渣,不建议用),所以一次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太高。相机在拍摄完成后会开始记录,记录的时候背景会实时进行预览,如果你感觉拍到的不满意,可以及时按下取消键重新拍摄,而不需要等待保存完成才能预览。

PS.画面闪烁是因为照明灯具供电采用50Hz交流电,每秒闪烁100次。放慢40倍之后就是每秒闪两次半,看起来会非常明显。并非相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