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 > 正文

热到变形,国内外古代避暑的趣味差异

  • 什么值得买
  • 2019-08-25 04:41
  • 116
摘要:作为幸福的现代人,我们享受了现代家电的便利,酷暑盛夏也能舒舒服服的过。那么没有空调的古代人是怎么过的呢?海内外的避暑方式有文化差异么?夏天到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

夏天到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难逃酷暑的折磨,今年的夏天又来得又早又猛烈…命都是空调给得,又怎么能对空调苛求太多?但是闲下来享受空调凉风的时候,忍不住会想,如果夏天一直是这么热的话,古人是怎么过夏天的?

而且不同地区受不同文化的影响,比如亚洲和欧洲,如今的避暑方式都有差异,那么古代应该差异更大吧?自觉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咱们今天就来讲讲。

首先讲讲古代的国外。现在不少人基本都知道空调是Willis Carrier大叔在1902年发明的,虽然发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家用降温避暑,而是为了控制工业质量,使用人造的低温让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钢铁和玻璃更加坚固。

但不管怎样,二战后,空调还是开始普及到家用的领域了。发展到现代,除了最基础的调温功能,还升级了不少人性化的辅助功能,比如除湿啊、自动水洗啊,就连风感也更加舒适了。

奥克斯 大1.5匹变频家用壁挂空调挂机

用拿奥克斯这款舒适侠举例,在高效制冷制热的前提下,节能升级缓解人们的用电焦虑,静音升级解决噪音对家居生活的干扰,同时7孔射流导风,送风量大,风感还兼具柔和、舒适。

现代空调这么好用,那么空调没发明的日子里,海外人们都是怎么过的呢?在空调发明之前,纽约、Savannah(萨凡纳)和新奥尔良的人们,也想出了种种办法度过炎炎夏日。

一、空调发明前的海外避暑

1、利用特殊的建筑设计降温

人被热到抓狂的时候,脑子转的格外快,办法想的也多。在早期的美国西部地区,很多老房子都是房顶高高的,有宽宽的屋檐和门廊。高房顶的设计是因为热气的密度小,冷气密度大,这样一来热气都集中在高房顶部分,而人们经常活动的下半部分充盈的都是冷气,相对来说温度会低许多。

另外,宽屋檐和门廊则是用来隔离阳光的。

还有利用空气对流来纳凉的设计,如果房间只有一扇窗户,不利于空气流通,设计师就会把所有房间的窗户都设计在一条直线上,每扇窗户相对串连,空气就可以在多个房间内流通,形成的凉风也很舒服。

关于空气流通,这里要插几句话。常常有人说夏季长久吹空调不舒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室内空气不流通且不够洁净,所以空调开一会通通风,别怕冷气流失,或者选购带有自动水洗功能的空调,经常进行一下清洁,就能有效缓解那种不适。

奥克斯 大1.5匹冷暖家用2级变频壁挂空调

奥克斯爱琴海系列空调就具备自动水洗功能,在除湿和制冷模式下可产生冷凝水,再结成霜把翅片上的污渍冻起来,然后空调迅速制热将污渍迅速融化,这些污渍融化后变成污水通过冷凝管排出室外,再用热风烘干即可清洗干净,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室内二次污染的问题。

2、开发大脑洞纳凉

跟现在有的各种手持小风扇、腋下清凉喷雾这一类纳凉妙招一样,古代人们的脑洞也不可小觑。在空调刚发明的时间,价格昂贵到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所以不少人喜欢到装有空调的电影院去蹭“免费”的凉气,跟如今在地铁站蹭凉气是一样的思路,还有门前挂湿哒哒的衣物来降温、把冰碴子编进头发、或者随身抱着装满冰块的瓶子,方式虽然奇特了点,但是效果也确实是有。

3、门廊设计纳凉

由于海外建筑多独栋设计,门廊也是纳凉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廊分有开放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等几种类型,可作为建筑物室内空间的延伸。有的门廊还会像阳台一样封起来,隔绝室外的蚊虫,还可作为会客休憩的地方。

这是海外人民为了避暑纳凉想出来的招数,那么国内古代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二、空调发明前的古代人们避暑

说到中国古代的避暑方式,可要分平民和皇室来说,因为在古代,社会地位不同,避暑的排场段位差异也很大。

首先说说皇族。

1、 自雨亭

唐人封演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有关于当时京兆尹王鉷家的自雨亭记载,说王鉷太平坊宅内“有自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贵族宅邸以及宫廷里面也有很多“自雨亭”,其中的核心构件就是水车,是当时先进的水利机械。

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里就有写:“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在宫城内墙上铺设小水渠,提到高处的水,再倾入墙头的水渠中,然后经由水管引到天子寝殿的檐顶,再从檐头喷泻而下,落到地面,淅淅沥沥的水带起一帘幕的凉气,这是自然界的空调。

唐玄宗的宫里就有一座自雨亭,取名为“凉殿”,有一套独立的引水系统引水上屋顶,然后从檐口滴落下来。更让人惊叹的是,座位后面还有水力带动的自动风扇,“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完全可以说是古代的“空调房”,坐在里面纳凉、午睡,不要太逍遥啊。

2、 制冰

中国古代的用冰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且无意中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让水温降低至结冰,于是人们灵机一动,开始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来制作冰饮,后来慢慢开始用来降温纳凉。

3、 窖冰

窖冰是在制冰技术被古人掌握之前,常用的制作冷饮的材料。在冬天结冰的时候,将大量的冰块收集起来藏于冰窖里,待到夏日酷暑,再拿出来,用刨子刨出冰屑,拌以白糖和香料供人食用,跟今天的刨冰机类似。

Toffy家用小型电动刨冰机

冰窖由于耗资大,成本高,大多为宫廷和官府建设,民间仅有少数冰窖用于上月获利,普通民众则只能通过买卖的方式得到冰块使用。

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那些高大上的方式是用不上了,接地气的方法也是有的。

4、 天然“冰箱”

普通人家,降暑的“冷气”主要来源于水井,在水井中放一口大瓮,作为保鲜食品的“冷藏室”;或者把食品放在篮子中,用绳索系上放在井下保存,地下深处的低温保鲜度满满,跟现在的冰箱冷藏有的一拼。

海信100L单门小冰箱

5、 衣物清凉穿搭

不得不说的还有服饰上的巧妙搭配,就跟咱们夏天喜欢穿吊带、背心和各种短裤一样,古人也知道在穿着上做文章。

在的我们可以穿短袖、短裤、裙子,甚至泳装,可是古人给咱们的印象都特保守,所以有人认为夏天这么热,古人穿衣讲究又那么多,总是捂得严严实实的,那还不得热死啊!

魏晋时期推崇的开裆裤咱就不说了,单说唐朝美女们喜欢的“半臂装”和“袒胸装”,就又清凉又时尚。

宋朝女子则一般是:“背子+抹胸”:就是对襟长衫,搭配贴身抹胸。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背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词人李清照夜在《点绛唇》中写到“薄汗轻衣透”,薄汗竟能透衣,可见是非常的轻薄凉爽啊。

尤其古代人爱的长裤、纱袍,宽大的设计,那是非常的通风了,甚至走起来都能形成小对流,那就是传说中的走路都带风!

所以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方式,不过有趣的是,最厉害的一招,古今通用:“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正所谓:“心静自然凉”!默念三遍“我不热”“我不热”“我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