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星巴克中杯算什么,这些“购物陷阱”你中过招么?

  • bfaner
  • 2022-08-05 11:49
  • 44
摘要:范主说:商家套路深。(商务范出品,转载请注明)最近星巴克中国又上了头条。一位常年进店的金卡客户在过去的6年里经常购买中杯咖啡,但却一直被点单员质疑自己的“中杯”

范主说:商家套路深。

(商务范出品,转载请注明)

最近星巴克中国又上了头条。一位常年进店的金卡客户在过去的6年里经常购买中杯咖啡,但却一直被点单员质疑自己的“中杯”选择,忍无可忍终于爆发,给新上任的CEO王静瑛来了一封公开信▼

这个点单对话是否似曾相识?罗永浩在微电影《小马》里就曾倾情演绎过这番“抓狂” ▼

中杯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歧义?

熟悉的范友们知道星巴克常见的三款杯型叫:中(Tall),大(Grande) & 超大(Venti),这确实是源自于意大利语相对应的翻译。

略“反人类”对不?明明是我们熟知的“小,中,大”三个概念,可非要逼着大众记住是中,大 & 超大。

然而星巴克可以换自家的logo设计,可以推出应景新品,可以换店铺装潢,但是就是不肯改自己杯型的名称。其实不是单纯的给大家找不痛快,这背后玩的游戏套路之深,听范主说完,你真的会想回农村……

ROUND 1 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如果你是一个星巴克小白,进店之后选好你想尝试的饮品,瞄一眼价格直接就会脱口而出:“我要一个拿铁,中杯吧”。这时候点单员几乎是自动地就要跟你确认,“我们的中杯是最小的哦,您的意思是要大杯么?” 顺带指一指这个高低分明的杯型展示 ▼

如果你本意就是选择中间价位的大杯(Grande),那一拍即合,点单员完美地向你普及了星巴克文化,瞬间让你get到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但如果你来过几次略懂套路,确实是想要低价位的中杯(Tall),可还是有可能被他们的“3元”递增价格牌给搞乱阵脚:大杯只比中杯贵3元,超大杯又只比大杯贵3元 ▼

多花一点钱却可以多得那么多咖啡,星巴克稳稳抓住了人性爱占便宜的特点,而你忽略了自己可能根本喝不完大杯、超大杯的事实。

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一位星巴克的店员透露,推荐“升杯”成功的比例差不多为10%。以每天每家店300名左右的客流量算,在全中国2000多家门店里一年就能增加营业额六千多万元(感谢意志不坚定的你们:)

同理的还有麦当劳,肯德基等一众连锁快餐店,每次如果你想单点一个汉堡,点餐员十有八九都还会确认一下,“要不要来个套餐?只需加xx元,就能多一份xx和饮料,更划算。”

不过官方地讲,星巴克叫中杯(12oz),大杯(16oz),超大杯(20oz)一点都没错,因为它们确实是有小杯(8oz)的:你可以单点,但是在菜单上是找不到了。

因为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曾经点小杯(short)的人很少所以就在菜单上被隐藏了。据说当年还被美国人吐槽过,“这就是你们意义上的小杯么?怎么能这么小啊。”

当然如果你执意要点小杯星巴克,点单员可还是会跟你反复确认,“那个真的很小哦,而且会比较苦。”(除了默认你需要的咖啡肯定比8oz多之外,其实还是想卖给你更多更大杯的咖啡○| ̄|_)▼

ROUND 2 办张卡,你就是自己人叻

当然有人说,“我走国际范,学会那三个英文词,点单的时候不就没有歧义了?!” 但范主想说在你“认真”学习了星巴克的点单套路后,你其实也就慢慢熟悉并融入了他们的文化,下一次在同一条街上有一家星巴克和另一家咖啡店时,你多半是会选择你熟悉的星巴克。

去的次数多了,就很自然地进入了“办张卡,成为我们的会员,福利多多”的环节

▲ 星巴克“金星级星享卡”

星巴克的“星享卡”需要花钱购买,是积分制的还有等级划分。消费多了可以升级(银卡▷玉卡▷金卡),内含的优惠券可以时不时的给自己的咖啡免个单,或者花一半的钱喝两倍的咖啡。

在任何游戏环节里,谁不喜欢打怪升级呢?所以你想要的就是金卡,可以得到的是不断升级的认同感。

对于忠实客户或者摇摆不定有潜力的客户,会员卡简直就是圈粉神器。

不管你进什么店,只要有了会员卡,是不是就多了种蜜汁归属感(我是老客户我骄傲.jpg)。借着这种会员的身份和对星巴克饮品的了解,你可以跟资深的店员聊产地,烘焙,制作流程甚至一些不广为人知的优惠小秘密,带你装b带你飞,自此你八成会成为一名星巴克铁粉。

然而星巴克的“星享卡”营销算什么,遇上了发廊的办卡推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小镇18线到大都市北上广,现在有哪家发廊,健身房,KTV,餐厅不在见缝插针地向你推广,“成为我们的会员吧,办张卡,打八折,消费满xxx减xx……”,“原价:¥398,会员价:¥298”,这样被故意抬高的原定价简直是让办卡享优惠变成了不二之选。

再想想办卡之后,每次消费都可以节省一小笔钱,对于剪头发,按摩,唱歌这些持续性的服务需求,心里上感觉还蛮值的。

这套服务未到,但保证优惠的说辞不知道笼络了多少人愿意为此提前消费。数一数你钱包里,手机上装了多少的会员卡,积分卡,有哪些是真的在为你带来实惠,还有多少纯粹是一时冲动,现在看来感觉真的是浪费感情 & 钱包空间。

升杯也好,办卡也罢。“越多越划算”的套路不仅仅出现在星巴克。聪明的商家总有用不完的招数从你的钱包里“拿钱”。

ROUND 3 遇上有“意义”的节日,让我们来场狂欢

如果说每次消费时的一两句“质疑+推荐”你不嫌烦,会员卡的穷追猛打你也招架得住,但到了下一个环节,你我就可能全军覆没。

一般商家可能选在情人节,母亲|父亲节,圣诞节乃至你的生日…… 给你来一场优惠活动,在替你解决送礼难题的同时,还让你感受到了福利的美好。

然而像阿里巴巴这种巨头可是能把双十一这种本是民间娱乐的光棍节演变为一场网购盛会。那么多折扣,那么多优惠券,大家都在买买买,你的双手是会忍不住的 而且下手一定要快,如若不快,你看上的商品瞬间就会被别人抢走。

▲ 2016年双11购物狂欢节总交易额GMV超1207亿 Σ( ° △ °|||)

然而范主只想说,商家的双11狂欢价,满xxx减xx,捆绑销售让我们不自觉地把那么多卫生纸,洗发水,牙膏,推荐的商品,暂时需要的和暂时不需要的都加进了购物车,买回家才发觉简直可以用上一万年,接下来只能堆在那里占据着房内有限的空间。

国外的月亮也没有更圆,从1932年开始就把感恩节后的那一天做成了黑色星期五大促购物狂欢,诸多商家齐力合心,打折降价,为之后的圣诞节送礼购物潮开了场大戏。

▲ 又优惠又打折,感觉不买就吃亏了

▲实体和电商齐力促销,原来地广人稀的西方社会也有“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的时候

而在这场商家开办的“放血,赔本”盛会中,看似让你占尽了便宜,但其实他们在多处设置了彩蛋,一不小心输掉的还是你(请往下看↓↓)

BONUS 乔装打扮的假货 & 奥特莱斯的陷阱

你在某宝商城双11以更快更高更强地姿态拼来的“好货”,很有可能是正品的缩水版,本来一件衣服在原价销售时是100%纯羊毛,可遇上了打折狂欢时的供货很有可能就变成了60%羊毛+40%棉丝混纺

可是能有多少人会去在意这些细节呢?恐怕只有在日后慢慢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发觉其品质的问题。

有的商家设下的陷阱更大,先提价再降价,疯狂购买时还真的以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利用消息的不对称性,加上你对细节的忽略,商家的小动作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还记得你驱车1个小时跑去奥特莱斯(Outlets)抢回来的高端品牌货么?

他们不是假货,但也早不是当年的品牌工厂积压尾单了。范主之前就专门揭秘过奥特莱斯的陷阱

当你看到喜欢许久的大牌在奥莱里以如此给力的价格呈现时,怎会不心动?然而那个被划掉的“厂商建议零售价”其实只是假象,为的就是让你相信优惠力度真的满满,再不剁手就迟了。

那些工厂渠道,少量货源早就只是宣传噱头,许多商家已经为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专门设立了生产线,供货渠道。而这条线上下来的商品设计和成本本来就比专卖店里的低,何来的折扣与优惠之说呢?

▲专卖店商品和奥特莱斯商品从设计,用料,标签上都能有所不同

到底是商家太精明还是我们太贪心?范主觉得不管是愿意买商家的账也好,还是不乐意被忽悠也罢。理性消费,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应该被倡导的。

(商务范出品|图片来自Google,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