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离开了微信朋友圈,你是否还能好好的活

  • 天方燕谈
  • 2022-08-11 12:06
  • 34
摘要:

大张约我吃饭的时候,刚好在京沪高铁上昏昏沉沉,手机信号在3G和4G之间来回跳动,就像窗外迅速跑向后方的风景,捉摸不定。刚转了趟车,迷糊间回复大张,约定在中秋节后的某天晚上,然后撇下手机又昏睡去了。

我有个习惯,会在赴约前的一天把吃饭的时间、地点确认下,然后粗略规划下耗时和路线。当我微信给大张,询问他的想法时,他竟愣住了,支支吾吾大半天,似乎丝毫不记得有这么回事。经我提醒,才幡然想起当天在我朋友圈约我吃饭。出于礼貌,我们决定还是友好的把饭局完成。

见面还算顺利,第二天晚上,我们坐在了一家小饭馆。见面客套寒暄几句之后,话题的走向开始不对了,原来最近他和女朋友一起做起微商了,我尴尬的看着他翻出手机,打开微信,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朋友圈,指着花花绿绿的图片、花里胡哨的文字卖命的向我推荐代理的商品。他状态相当的亢奋,口沫横飞可能夸张,兴致高涨倒是贴切:准丈母娘前些日子刚升级区域总代理,品牌总部还发了几千块钱作为奖励。还告诉我,这是他的一个小号,为增加好友数把之前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发挥到极致。庆幸,我没在他这个小号里,想想每天被小广告刷屏就觉得可怕。

我们算是互联网同行,对庞氏骗局并不陌生,但他仍然乐此不彼。我不时的呼叫一下服务员,试着打断他,结果却是我差点掏钱购买个人用不着的套餐。这样的局面自然是索然无味,在他意识到整个场面气氛有点怪异时,才讪笑着轻咳一声转向别的话题。

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有这场饭局。严格的说,和大张并不是特别的熟络,我们是在一互联网公司新品发布会现场认识的,当时刚好坐在左手边,闲聊过程中职业性的互相加了微信,后来就没有再碰面,仅有的交集便是偶尔在微信朋友圈互相点个赞,留个评论。

微信和朋友圈碎片化的切割普罗大众的生活,像小格子屋般承载着生活的影像,光怪陆离,格子屋里传出的声响让人们的注意力也如手电筒散射出的光线,难以集中,也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可以和光点触及的每个角落都产生联系,而背后实际上是深院高墙的隔阂。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跟人约饭,有些人就只适合生活在朋友圈里,把他们拓印到生活中时就显得有点另类,甚至连沟通都成为别人的累赘和负担。

庆爷是个颇能担当的成都辣妹子,生性豁达,讨人欢喜。她最近却有点烦,跟我吐槽,遇到一堆烂桃花。其中有两个最为典型:一个是略有工作交集的男同事,不是特别熟悉;另外一个是在母亲大人强逼之下赴会的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

某天,庆爷发来五张与男同事的聊天截图,前面四张看得我云里雾里,到第五张我才看明白点头绪,这是要约她出去喝酒。具体内容就不透露了,可以脑补下类似的场景:

--在吗?

--在。

--忙不忙?

--不是特别忙

--哦

--。。有事吗?

--没什么事,过节没活动呢?

--嗯,没什么特别的安排

--活动早就安排了吧

。。。。。。

类似的对话,蜿蜒曲折,绕了四页,才说出本来目的:很想请你喝酒。

庆爷抹不下面子,答应了。回复了一个表情:ok。

这下可惹着男同事了,他一个劲的追问:(就一个表情)是不是情绪不高呀?说话冷冰冰的。

刚好有点事的庆爷顿时恼了,随便扯了个谎,撇开手机不理会他。她说:乱七八糟一堆,根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逼得她撒谎。

相亲的男孩是邻居介绍的,碍于情面,见了一面,据说感觉一般,后来也没太深的联系。一天早上,上班途中,庆爷打开微信,一下子就爆了,没有前言后语,也没有打招呼的上下文铺垫,男孩“咔擦”发来一个“很亲密的动态表情”(庆爷语),这可是第一次聊天,轻浮粗暴,这下男孩是彻底没戏了。

(庆爷发来的截图的截图)

对这两位强撩妹子而结局悲惨的仁兄表示同情,文字是冷漠的,也是能激起无限想象的,该从微信解脱出来啦。一句简单的“在吗”或者“你在干嘛”,似乎是敲门式的礼貌问语,但也是需要分场景的。不同维度不同场景同一句话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

比如电话,一句“在吗”就是礼貌性的询问“现在方便接电话吗”;而微信或者QQ,对方忙时或者不想搭理你时,这简单的两个字要么就是石沉大海,要么就勾起彼此的情绪波动来。

所以,谨记:不要只生活在微信或者朋友圈里。重要的事,简明扼要的文字陈述,先说事,再详聊。紧急的事,直接电话或者面聊。如果大家都有闲情,那随便你们撩。

最后,该约的饭,是不是应该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