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钟表进化史,人类如何造出第一块表

  • 家电购物官
  • 2022-10-19 15:19
  • 74
摘要:时间是无形的,人类最早期的思考就是对于时间与空间。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长时间的进化中,人类逐渐发明了记录时间的工具——钟表。

时间是无形的,人类最早期的思考就是对于时间与空间。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长时间的进化中,人类逐渐发明了记录时间的工具——钟表。

那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对时间没办法吗?并不是,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下,在早期充满智慧的古人是如何记录时光流逝的。

▲第一阶段:

通过看太阳了解大概时间,大晴天的日子太阳在天空最高处就是正午,然后在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不同的位置粗略了解时间。

▲第二阶段:

日晷,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年前的周朝。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

▲第三阶段:

沙漏.水漏.蜡烛

▲第四阶段:

早期的机械钟,通过机械的传动来记录表现时间,具体的资料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没有定论了。世界上第一块钟表肯定是根据太阳.日晷进行校准时间。

▲第五阶段:

更细致的天文观测太阳.恒星。 因为折射望远镜的出现,观测太阳和恒星更加的方便准确,再利用子午环就能确定天文时。再根据天文时划分时.分.秒,这个时候时间可以精确到秒了。1820年法国科学院正式提出: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为一个平太阳秒,称为世界时秒长。人们曾经选择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作为标准去计量时间,得到所谓的天文时间标准。1960年以前,CIPM(世界度量衡标准会议)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秒=1/86400平均太阳日。然而地球自转并不稳定,会因其他星球引力的牵引而改变。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由于理论上和测量实践上的原因,天文时间的精度不高,大约只能达到几毫秒,即千分之一秒。它满足不了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第六阶段:

精确钟表的产生,这得益于钟摆和游丝摆轮的发明。这一阶段的时间确定校对还是根据第五阶段的天文时(第六阶段只是作为辅助第五阶段天文观测的工具,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随时进行准确的天文观测,而钟表具有便携性)

▲第七阶段:

原子钟,它的定义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原子跃迁振荡频率十分稳定,原子钟精度很高,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秒,甚至千万分之一秒。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在海平面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这就是“时间基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将时间信号送达用户,这些手段包括:短波、长波、电话网、互联网、卫星等。这一整个工序,就称为“授时系统”。

西铁城(CITIZEN)手表 光动能不锈钢间金色表带男士手表AW1424-6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