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装 > 正文

独读,是这本书对你的唯一要求

  • u_829uccweakyh
  • 2022-10-06 10:32
  • 18
摘要:

我们已经失去了独处的能力,不敢面对孤独

这是人文建筑学者李清志作品《灵魂的场所》中的自序,一个人走过许多路,遇过许多人,见过许多事,才能触到生活最真的渴望,喧嚣的生活中,一个人的独处空间尤为珍贵和有价值。

李清志何其有幸,能够在短暂的生命中,走过漫漫长路,透过建筑凝思、感悟人生。《灵魂的场所》,1个人的独处空间读本、7个关于生命的重要课题、33处净化心灵的世界建筑。人生的七大主题,孤独、思考、信仰、欲望、死亡、和平、重新归零...寻一处僻静场所,没有信息的干扰、没有混乱的装饰,只有一个寂静的夜晚、一卷书香,或许你可以听到许久未曾听到的,内心微小的声音。

灵魂的场所

孤独

关于孤独,我能想起的最经典的画面就是电影《天使之城》中的洛杉矶海滩,一个个黑色衣服的天使,站在救生员的岗哨小屋屋顶上,闭眼抬头,在宁静的清晨海滩,接收上帝的声音。

△ 电影《天使之城》剧照

清晨的海边,一切喧嚣未起,只有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仿佛在这样的时刻,天使们更能专心听见上帝的声音!那是一种“知天命”的状态。他们聚集,却又独成一体,那是一种亘古不灭的孤寂。

这种建筑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孤独,在《灵魂的场所》有更深的体会。

△ 诺顿小屋 - 美国洛杉矶

这座塔楼的灵感,是从救生员的瞭望岗哨塔而来。屋主年轻时曾经担任海滩救生员,成家立业之后,仍然向往海滩生活,因此建筑师盖瑞帮他设计海滩住宅时,特别设计了这座有如救生员岗哨塔的建筑,让他可以重温昔日当救生员看海的日子,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保有一个独处的安静空间,更是收藏了一个年轻时的青春梦想。也许,唯有在独处时,他才能追寻到当初的记忆,听见内心微小的声音。

△ 军舰岛 - 日本长崎

在废墟岛屿上,只见残破有如浩劫后的城市建筑,无人居住的废墟,成为野生老鹰们的居所,将近二三十只的老鹰在军舰岛天空盘旋哮叫,俯冲捕猎海里的鱼群...

这种与世隔绝的荒凉孤寂,使得军舰岛成为废墟迷追寻的圣地。

思考

现代大都会过于吵杂混乱,脑海中的讯息数据过于快速短暂,很难有机会可以安静下来思考;而现代都市的声光吵闹,也让人无法静心沉淀。传统图书馆的气味和迷人的氛围,永远是我们思考的最佳场所。

△ 海之未来图书馆 - 日本金泽

整座图书馆外观就像一个巨型的方盒子,方盒子上有着一点一点的小圆窗,总共 6000 个小圆窗,空间的视觉穿透性与光线、信息的流动,特别是整个藏书空间与阅览空间的大面积挑空,可以感受到那种知识殿堂的宏伟壮观。而墙面上那些小圆窗,犹如过滤器一般,将投射而来的光线软化,形成一种柔和的室内氛围,令人心情祥和沉静起来。

△ 漂浮图书馆 - 瑞士理工大学 ROLEX 学习中心

使用波浪起伏的建筑体,构筑出一种轻盈灵巧的新世纪建筑,使得整座建筑虽然占地广阔,却丝毫没有沉重的压迫感,反倒给人一种飞舞的反重力能量!走进图书馆内,整座建筑的地面居然也是上下起伏,犹如自然界的丘陵地一般,夏日的阳光洒落在中庭的圆弧空间中,同时也为图书馆带来充足的自然光线。整座图书馆明亮光辉,展现出一种妹岛式的建筑特色。

信仰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遇见信仰最多的地方,就在 “神与人相遇的地方” — 教堂。

△ 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之“光之教堂” - 日本大阪

安藤忠雄之所以受世人推崇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奋斗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确是个擅长营造空间氛围的建筑师,事实上,他根本是一位玩弄光线魔法的魔术师。“光之教堂”,更是其中的极致之作。每个人进到光的教堂内,都会着迷于那座用光塑造出的十字架,甚至被那道神圣的光线所感动!充分呼应了圣经中“神就是光”的记载。

△ 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之“水之教堂” - 日本北海道

安藤忠雄的水御堂设计,虽然有佛教常用的莲花元素,却充满了基督教施洗“出死入生”的象征意义,非常有趣!旁观者只见参拜信徒慢慢没入水池中,然后又从水池中慢慢上升出现,其过程正如接受洗礼一般,是“出死入生”了!

欲望

人生若是任由肉体私欲控制牵引,你就无法致力于灵性的追求.。

△ 范斯沃斯住宅 - 美国伊利诺伊州

简洁的房子里,并没有空间可以囤积任何多余的物品,放眼望去只有草地及环绕的绿树。基本上,这就是一间修道院,几乎与世隔绝,断绝世俗的干扰。极简主义的玻璃屋并不适合所有人居住,入住者必须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不能有太多复杂的欲望,最好具有某种洁癖或神经质……或许这座建筑就像是干净明亮的天堂异境,所有人都向往居住其中,但是却不是拥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所能长居,只适合上帝与天使来落脚休憩。

△ 玻璃茶屋/光庵 - 日本京都

设计师吉冈德仁所设计的“玻璃茶屋/光庵”,玻璃茶屋安置于大舞台的正中央,犹如特别为玻璃茶屋打造的空间;茶屋主人进入玻璃茶屋中,视线可以不被阻碍地远眺青山绿水,真正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当光线照射在玻璃茶屋上,会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与彩虹;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天候,所呈现出的光线都不同。

极简主义的生活,挣脱物质的束缚,会让你心灵更轻松,更能内省,认识真正的自我,从而得到更幸福的人生。

死亡

如果死亡有如沉睡一般,我们宁愿安息在一片森林之中。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森林墓园

北欧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阿斯普朗德以及劳伦兹设计,整座墓园的庭园设计极富宁静哲思。不论是白雪覆盖、枯枝萧瑟的冬日,或是绿草如荫、枝叶茂密的夏日,强烈巨大的十字架,都逼使人们不得不去面对生死的人生课题。森林下的墓园,安安静静地,享受着阳光透过树梢泻下的光辉,有一种做梦的虚幻感觉。

所有的世间烦扰、所有的财富功名,以及所有的汲汲营营,在这里都归于平静,人生正如摩西所说的:“好像一声叹息!”

△ 岐阜冥想之森 - 日本岐阜

建筑师丰雄的设计作品“冥想之森”,坐落于山坡森林旁,有着优美的屋顶曲线,以及一池深邃湛蓝的湖水;参加追思的家属们,在已故者送进火化时,被引领至一处明亮舒适的等候空间,从等候空间可以透过整片透明的落地窗,观看窗外宁静的湖水与青翠的草地,令所有置身此地的追思者无不陷入生命哲理的冥想中。

整座“冥想之森”建筑完工,与周遭环境的浑然天成,更令人感动莫名。若能在此告别人生,是一件多么庄重与幸福的事。

和平

人类喜欢竖立纪念碑,其实与记忆有关。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悲痛,更是要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欧洲受难犹太人纪念碑 - 德国柏林

那是一座宽广的都市广场空间,但是奇怪的是,广场上却布满了一块块灰黑色的石块,乍看之下,真的很像是一座可怕的坟场。一开始看见这片由 2711 个石块构成的广场,会被整个场面震慑住,原本混乱吵杂的市区,空气似乎一下子凝结,内心不由得肃然起来。放胆走进石块广场内,穿梭在灰黑沉重的石块间,原本还看得见外面,无奈愈往广场中心走去,地面愈往下沉陷,石块也愈显高大,让人有身陷巨石块森林的恐惧感,或许这就是犹太人当年内心的恐惧吧!

△ 长崎市原爆死难者追悼和平祈念馆 - 日本长崎

参观者必须先环绕水池一圈,然后才能找到入口阶梯,在绕行水池之际,让心境逐渐安静下来。将纪念馆安置在水池底下,类似安藤忠雄所设计的水御堂建筑,不过其空间设计上,更为简洁也更富现代感。纪念馆主要祈念空间内,并没有古典的祭祀设施或牌位等,而是以两排发亮的玻璃柱,形成庄严的地下殿堂,列柱的端景,则是一座玻璃柜,柜里存放着写着所有核爆牺牲者名字的纸张。整个和平祈念馆设计十分简单、抽象,不过却能碰触到现代人的心灵,真正让人为过去的悲剧哀悼,内心回荡不已。

重新归零

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体会灵魂深处的疲倦以及不断累积的焦虑,不再去定别人的罪,也要停止对自己的控诉,善待自己,不要再苛责自己、要求别人,在安静的空间里,回归慈悲的心灵。

△ 宁静礼拜堂 - 芬兰赫尔辛基

这座教堂全部以木料打造,没有窗户,外形呈现圆弧曲线,有如一颗松鼠收藏的栗子放大版,放置在广场边缘,安静的空间似乎连一根针落地都可以清楚听见,这样的宁静在闹区中显得格外珍贵,所有的人都小心翼翼、屏气凝神地进入殿堂里,看着天光从屋顶周围天窗泄下,似乎是上帝正在向你说话!

生命中或许遭遇难处困苦,或许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这里成为可以让心灵安静的空间,或许在沉淀心灵混乱杂质之后,生命可以有所改变,找到新的出路与救赎。

△ 沙克生物研究中心 - 美国圣地亚哥

沙克生物研究中心是美国建筑大师路易·康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整个沙克生物研究中心犹如一座修道院,极其庄严肃穆,静默与理。罗马的广场大多是热闹与喧嚣的,但是路易·康的广场却是安静的、孤独的,有如废墟一般,在这里人们停止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理性的思考之中,这样独一无二的广场空间设计,是这个纷乱的世界所需要的。

现代生活把人与人连结得足够紧密,网络把个人的隐私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有的时候,你需要一个人的空间,那个空间引领你阅读、漫步、沉思,直面人生真正的课题。

关于自由、信仰、孤独、思考、欲望、和平、死亡……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独处?我们该如何与自己独处?

也许,有些事物本就不适合分享;也许,有些事物只能一个人细细品味...

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个《灵魂的场所》!!

灵魂的场所